第(3/3)页 苍老的赵佗总忍不住想起自己少年时那无拘无束的模样。 他想起自己长大的故乡,想起那条流淌过故乡的大河。 但他终究回不去了。 他已经在岭南落地生根了, 哪里还有再抛弃一遍故乡,迁移到他处的道理呢? 于是赵佗跺了跺脚,发誓自己不能再瞎怀念了! 但当一个说话带着三晋口音,举止满是诸夏风度,又自称跟大河有渊源的鬼神出现在他面前时, 赵佗又难以控制的回想起许多过去的事。 何博见他神色有些暗淡,就对他问道,“见到鬼神的时候,你除了初时的惊讶,就没有太大的反应了。” “怎么听到大河,反而伤感起来了呢?” 赵佗就告诉他,“我这样的年纪,见到鬼神是很正常的。” 楚地, 或者说大江以南的地方,许多方面的风气和习俗,比起中原还要蛮荒古老。 鬼神之说, 赵佗已经品鉴太多了。 他也不过多追求这样玄妙的事物,只当那些超然的景象,要等到人死之后才能见到。 当赵佗活到八十岁之后, 他随时都准备着去见鬼神。 “但是故乡啊,比起鬼神还要难见呢!” “那为什么不回家呢?” “大丈夫岂能因情任性呢?” 他一生的功业都在南方, 即使心里仍旧潜藏着对故乡的思念,现实里又怎么会抛弃这一切,回到中原做个仰赖汉家朝廷鼻息的老者? 何博理解他的选择,只是摸了摸头又问,“那还有不少跟你定居岭南的中原人呢?” 赵佗说,“他们自然也是思念故土的。” “但是他们在这里拥有了土地和亲人后,也离不开了。” 何况, 就赵佗的年纪来看, 当年跟着他一块留在岭南,建立南越国的人,估计也死的差不多了。 现在活跃着的,基本是带有诸夏血统的二代。 他们从小就生长在这里, 对所谓“故土”的概念,只能通过父母的话语得知。 而当父母死去之后, 他们便更加不挂念什么“中原”了。 想来再过几十年, 岭南的土地会在诸夏的后代手中,得到充分的开发。 而迁移过来的诸夏君子们,也会被时光抹去他们那被北方大河灌溉出的影像,只留下一个被岭南太阳晒得汗水淋漓,被蒸腾水汽困扰得呲牙咧嘴的模样。 但这并不让人感到惋惜和悲哀。 因为早在几千年前, 诸夏的先人就是这样生活的。 他们不断的迁移,不断的开拓。 直到足迹遍布了大河,又容纳下大江。 甚至在遥远的域外, 新夏和嬴秦正在不断的跟蛮夷们争夺土地,为诸夏寻找更多的“自古以来”。 何博对此还真想知道,谁教化的速度会更快。 是新夏作为先行者一直遥遥领先? 还是南越、嬴秦后来居上? 不过到了最后,得利的肯定是诸夏君子们! “……我对南越还不太熟悉,明天能不能请你带我去见识一下这里的风景呢?” 聊了一段时间后,何博对赵佗提出请求。 初初上任, 何博对这里不理解,也是很正常的嘛! 赵佗没有拒绝他。 于是何博就放心的跳下桌案,打算缩回流溪河里泡澡,等到天明再来骚扰赵佗了。 毕竟老头虽然觉少,可还是需要睡眠的。 而且何博还得尝试一下, 看自己的“强取豪夺”和“死皮赖脸”,能否打动流溪水的心,让它对自己敞开怀抱,接纳自己成为它的主人呢! 要是真的能成, 那何博未尝不能踩着流溪河更进一步,对着珠江伸出黑手! 要知道, 流溪水是珠江的支流, 而珠江,则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河流。 因为岭南之地水汽充足, 所以它的流量在诸夏大地上,也是仅次于长江的存在,远超黄河! 如果小小何博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将珠江纳入怀中, 那到时候, 谁是本体谁是分身,都不一定呢! “唉!” “本体占据的大河,水量连淮河都比不上,更不用提珠江了!” “属实费拉不堪!” “看来还得靠我出手!” 装模作样的感叹一番后, 小小何博一想到这还没有确定,但极为愉悦的未来, 就忍不住抱着自己的罐头,发出了畅快的笑声。 “桀桀桀桀……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